馬鈴薯,其實是有種子的。但為什麼它很少用種子來種植?這,應該是因為它肩負著相當重大的使命——世界第四大糧食作物。在這個前提之下,馬鈴薯便是能夠穩定且有效率的生產,並提供你我熱量與均衡營養攝取,而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

        種子的繁殖速度過慢,而用種子種出的實生苗又小又弱而且對環境要求高,故一般而言種子通常是在培育新品種所運用的變異方式之一,由於父、母本雜交,使其產生變異,它的在繁殖後的性狀有所改變,再來做選育的工作,將需要的性狀保存下來。所以目前馬鈴薯大部分都是利用無性繁殖的方式,運用扦插來快速增加產量。

        國產馬鈴薯也是利用此一方式進行繁殖,農委會種苗改良繁殖場便發展出馬鈴薯無特定病毒的健康種薯三級驗證制度。那國產馬鈴薯的第一代基本薯怎麼來的?其實很簡單,在已經量產的品種上,只需要準備幾顆馬鈴薯,待發芽後運用各種去病毒技術、組織培養長成植株並送特定病毒檢驗,待確認沒有特定的病毒後,就可以利用扦插來放大繁殖倍數。那為何特別強調無特定病毒呢?這是因為每個品種對病毒的耐受性以及每個地區所盛行的病毒都有所不同,而若要檢驗所有馬鈴薯病毒又有些不符合經濟效益,故根據這些條件,來選擇進行特定病毒的檢驗。

        一般來說,在進行組織培養會在使用培養基,培養基裡面有什麼呢?大概比一般大家所吃的B群還營養,除了B群外還有很多植物生長所需的氮磷鉀鈣鎂以及微量元素,當然有時候還會加一些生長激素、砂糖和一般拿來做果凍的洋菜粉。培養基裡有那麼多的營養,這也是為什麼家裡菜園的蔬菜水果總是長得特別好,肥水不漏外人田!用完之後的培養基通常都會丟進自家菜園,農產加工講求全果利用,瓶苗生產講求廢料再利用,我們可是節儉不浪費的農家子弟呢!